2023年10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8 14:30:23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均衡教育视阈下区域幼儿园教师全纳分层专业成长范式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全纳教育视域下小学差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陈冰旭

形式

网络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各国各界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从未间断。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正式打响了“全纳教育”的发令枪。2008年,在《联合国人权宣言》发布60周年之际,在瑞士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召开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对全纳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全纳教育理念强调任何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都不应被安置在具有隔离性质的特殊学校,而应是就近入学,融合到普通学生中。可以说,全纳教育的范畴远大于特殊教育,包括对普通教育各个方面的整合和改革。美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认为全纳教育是“为学生提供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机会,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生活,在就近的学校中开展的一种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帮助和支持的教育”。英国全纳教育专家布什认为“全纳教育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是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尽管对全纳教育的具体定义仍颇具争议,但可以发现这些说法的共同点就是“全纳教育是让所有学生接受公平的教育,所有受教育者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同样的权利”。

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学制相对僵硬,结构比较单一。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可以说几乎没有交流,分别是两个独立的教育体系。一线城市和乡村山区,甚至一线城市中的名校和普通学校相比,教育资源都很不均衡。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以往授课内容全部由学校和教师决定,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中为这种情况带来了些许转机,但如何更大程度地将学生和授课内容进行匹配,对如何满足学生学习的特殊需求,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置课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在社会大众看来,所有学生使用一样的教材,上同样的课,这样是公平的。但事实上,由于学生学习偏好、学习兴趣甚至学习能力不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甚至个人风格不同,那么学生就算在同样的课程中,学生获得的发展机会也是千差万别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存在后进生被老师和同学排斥、家庭困难学生不被接纳、特殊学生被投以异样眼光等有失教育公平的现象。

心得体会:

全纳教育理念强调无差异的教育教学,可以说,全纳教育的范畴远大于特殊教育,包括对普通教育各个方面的整合和改革。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学制相对僵硬,结构比较单一。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可以说几乎没有交流,分别是两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在一线城市和乡村山区,甚至一线城市中的名校和普通学校相比,教育资源都很不均衡。因此,全纳教育就更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多次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既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而全纳教育恰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要实现全纳教育的价值追求,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不得不进行全面的改革,两者全面整合是改革的方向,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将是所有改革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