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26 14:50:20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均衡教育视阈下区域幼儿园教师全纳分层专业成长范式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的价值、条件与策略》

作者

吴剑清

形式

网络

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是一种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它秉持全员教师共同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通过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和重大问题,共享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动机制,最终实现区域内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发展和自主发展。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范式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培训部门应该在把握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对教师的多样化和精准化培养。

第一,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和教师发展政策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自2010年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制定专业标准、建立幼师国培计划、加强教研体系建设等手段来全方位强化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目的是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我国学前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供给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不断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加强学前教师专业发展条件支持便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是一种中观层次的教师培养组织形式,它的实施有利于将国家的教师发展政策和区域内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推动区域内学前教师的整体发展。

第二,区域学前教师分层培育是整体提升区域内学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之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前教育发展依托的资源也各有不同,加之学前教师专业发展资源配置不均衡,推动区域内学前教师的均衡发展具有更大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但大量年轻教师的加入并未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师资队伍仍然是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年轻教师理论储备更为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年长教师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固化且思想滞后。以县域或者片区为单位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的统筹配置有助于共享区域内的优质资源,促进教师在思想、理论与经验等方面不断融合共进,从而让处于不同发展情境和发展需要的教师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与硬件设施建设相比,其发生质变的过程更为缓慢,但同时也更为重要。建立区域内的全纳分层教师培育模式和机制可以更好地共享优质教师发展资源,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进而促使学前教师专业发展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第三,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是推动区域内学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自主学习时代的来临,教师的专业发展驱动不断从外部要求走向内部激励,学前教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区域全纳分层培育模式和机制可以为学前教师提供更具支持性的专业发展环境,在这一具有良好内部联动性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当中,教师可以基于相近的实践情境分享具有共性的专业发展问题,可以通过广泛且持续的交流和讨论深化对教育问题的本质认识,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来优化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有了更为宽广和丰富的实践场域以及更有效的专业发展支持,学前教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过于忠实于理论文本或者仅停留于经验分析的专业发展弊端。

心得体会:

区域学前教师全纳分层培育通过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问题,共享区域资源,构建联动机制,以最终实现区域内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与自主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和教师发展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之需。推行这种教师职后培训模式,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积极探索上下联动、合作有序的培育机制,并不断创新教师培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