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0 15:30:16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幼儿园教师全纳分层专业成长”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李尚卫

形式

知网

新时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全纳"视域中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一书从"全纳"视角审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顶层设计与实践现实,试图通过对"全纳"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质、要素、功能、种类等的论述,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全纳"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特质;通过分析标准、制度、实施(基本环节、方法与模式)等的特点、局限、对策、反思,为我国未来"全纳"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决策依据与实践指导。

首先,基础教育质量评价需要立足新时代需求,从"全纳"视域出发,促使基础教育适应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该书从"全纳"视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宗旨,为当前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在"全纳"视域下,真正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虽然这一口号提出了多年,但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还未做到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此,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评价需要从"全纳"视域出发,不仅要关注绝大多数常态学生,也需要将少数非常态学生考虑进来,包括弱势群体、残障群体等,促使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接受不同类型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需求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

其次,对当前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勇于创新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方式。第一,将特殊教育概念纳入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第二,面对当前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反思与实践。第三,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创新。"全纳"视域下,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然需要包括与教育质量相关的诸多方面,既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也需要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以及课程质量等,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该书所提出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且提出了一系列定性和定量转化方法,这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最后,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因此,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也需要多方的参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家长、学生等进行讲解,使其了解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式,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到教育质量评价中来,不断提高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性。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可以采用加强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共育机制,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性。

笔者在开展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陕西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21Z14)过程中,深度学习了《"全纳"视域中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一书,该书从"全纳"视域出发,对基础教育"全纳"品质价值进行评判,为新时代我国"全纳"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参阅价值。

 

心得体会:

1、教师自身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全纳态度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里,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但他们的特殊需要并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接纳特殊儿童的意识和态度,教师很少让这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也很少与他们交流沟通。全纳教师要有更为强烈的奉献精神和爱心,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教师要形成全纳的教育观和学生评价观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的情况,从而促成所有学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不要用单一的、绝对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要力求将发展性评价法引进学生评价中,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标准要灵活。通过教育、教学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3、学校及社会应该普及全纳教育思想

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生被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学校应组织师生学习全纳教育,普及全纳教育思想,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倡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