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 学习资料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三大行动助力资源建设中幼儿经验的生长》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师幼互动情境对幼儿学习内容与动机的影响 研究——基于全视角学习理论的观察与分析 | 作者 罗媛媛
| 形式 网络 |
(一)师幼互动活动组织方面 1.平衡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比重,增加生活活动环节有意义的对话交流 由于文化背景和现实发展的影响,集体教学活动仍然是中国幼儿园的独特特色,高质量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能力;重要的是不要过度。换言之,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与儿童主导的自由游戏之间应保持平衡。2022 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 但生活活动占幼儿在园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令人担忧的是,生活活动一直是师幼互动较为低效的环节,儿童的日常经验中有如此大的一部分似乎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在进餐环节,教师和幼儿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交流,教师可以抓住生活活动中与幼儿对话的契机,增加有意义的互动。 2.适度降低成人主导活动的比例,增加儿童主导的活动与儿童发起-成人拓展的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主导的活动和成人主导的活动都有助于幼儿的发展。成人主导的活动也可能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学习与机会。Robson、Rowe 的研究发现,在成人的带领下,儿童更有可能开启学习活动。Vitiello等人的研究还发现,成人主导的活动能支持儿童和成人之间更积极的互动[156]。儿童发起的活动可能有利于幼儿的个人控制感和自主性、动机和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沟通技巧。儿童也可能在儿童发起的活动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强的毅力和更高水平的参与。儿童发起的活动通常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来发展和展示他们的自我调节和元认知。在儿童发起的活动中,儿童更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他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使用了更广泛的策略。他们更有可能相互协作和帮助,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发表评论,并参与更多的目标设定和行为监控。 学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选择不是选择儿童主导的活动还是成人主导的活动,而是在活动中取得平衡。适度降低成人主导活动的比例,增加儿童主导的活动与儿童发起-成人拓展的活动,实现三类活动的相对平衡与动态转换。英国国家项目REPEY的研究也指出最有效的学习环境应是儿童发起并主导的活动、成人发起并主导的活动、儿童发起-成人拓展的活动各占三分之一。英国牛津郡成人——儿童互动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发起的活动、儿童主导的活动、教师主导的活动应是动态转化的。在教师主导的活动中教师要聚焦儿童的想法,教师发起的活动中教师摧摩儿童的想法,在儿童主导的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儿童的想法。 英国牛津郡成人-儿童互动研究项目提供了支持儿童主导的活动——“等待、观察、思考”三步法。第一步是等待,提醒教师在开始时先按兵不动,不要提出无效的问题打断儿童的活动;第二步是观察,判断儿童是否需要支持,再决定干预儿童活动的最佳时机;第三步是思考,教师需要思考儿童的目标是什么,能为儿童做些什么来推动儿童更深入地探索。 3.根据幼儿的情绪,动态调整师幼互动的距离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规定,幼儿园要“创造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健康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情绪教育的基础,教师在任何环节都要有意识地与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让幼儿能信任教师。教师与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并不意味着二者需要一直保持亲密距离,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绪,动态调整师幼互动的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幼儿也需要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幼儿园中,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并在适当时机接近、亲近幼儿。当幼儿处于消极情绪时,教师可以提供身体和语言上的安慰,帮助幼儿调节情绪。当幼儿处于积极、中性情绪时,教师可以作为在场的“重要的人”,必要时为幼儿提供帮助,让幼儿获得心理支持,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创新。根据安全堡垒的理论,当幼儿知道他能依靠一位重要的人,在必要的时候这位重要的人一定会出现,并提供他所需要的照顾时,他就会拥有无比的信心,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与老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之后,老师便成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那位“重要的人”。 (二)师幼互动教师支持方面 已有研究显示,师幼互动质量提升课程对于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其中,在敏感性和鼓励自主性上的质量提升较为明显,在启发性的上的质量提升不明显。也就是说,提升教师敏感性和鼓励自主性比提升教师启发性更为容易。提升教师支持水平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改变观念,提升师敏感性和鼓励自主性;第二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启发性水平。 1.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观念、形成正确的师幼互动意识 提升提高敏感性和鼓励自主性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教师建立起积极的师幼 互动观念、形成正确的师幼互动意识,能够有效地提升敏感性和鼓励自主性水平。教师的高敏感性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一个特征,一些研究认为高情感敏感性比高能力敏感性更重要。高情绪敏感性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察觉儿童的动作、眼神、情绪、异常行为并作出反应,教师能够对儿童传递的信息达成情感共识。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然后理解幼儿为什么会表达这样的观点或行为,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给予幼儿鼓励和关爱。高能力敏感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学习需求有意识、及时地作出反应的能力。这要求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要敏锐地倾听和观察幼儿。倾听的敏感性体现在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全心全意关注幼儿的需求,能够接受每个幼儿的观点。高敏感性的观察不是简单的观察,而是建构、解读甚至重新审视幼儿的表现。善于观察和倾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充分了解幼儿行为的原因,并为如何反馈和应对提供参考。 2.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教师启发性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较敏感性、鼓励自主性更难提升。需要为教师提供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培训,并提供学前教育相关专家或园内教研团队组成的个性化、专业化、持续的支持体系。通过理论培训、视频分析、微视频学习与反馈、定期教育咨询、集体教研活动、观摩课等等形式,将师幼互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
心得体会: 在个体师幼互动过程中,幼儿学习的内容维度对学习目标水平的影响如下:教学活动相较于生活、游戏活动,更易促进幼儿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发展。幼儿学习的动机维度对学习品质的影响如下:教学活动相较于生活活动,更易促进幼儿坚持与专注性、想象与创造能力发展。 研究者试图从互动情境、教师支持水平两个方面对幼儿学习内容与动机的影响展开讨论。研究者认为,集体教学作为中国幼儿园的独特特色,可以激发幼儿认知领域学习目标水平发展,但可能对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想象与创造等学习品质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幼儿主导的活动、高水平的教师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目标水平、学习品质发展。基于此,为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研究者为幼儿园教师提出针对性教育建议。1.师幼互动活动组织方面:平衡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比重,适度降低成人主导活动的比例,动态调整师幼互动的距离。2.师幼互动教师支持方面:首先,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观念、形成正确的师幼互动意识;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敏感性、启发性,鼓励自主性,更好地支持与促进幼儿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