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7 18:11:46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三方支持”提升特需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基于融合教育的园本实施策略

 

作者

李錿珍

 

形式

网络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发掘并促进每个生命的价值,使之都能灿烂绽放。《幼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了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适宜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进程中,普通幼儿园对在园就读的特殊幼儿日益关注,其教育理念从原先的“缺陷补偿”逐步转变为重视“潜能开发”,从“早期干预”迈向“全面融合”,帮助特殊儿童以自然的心态融入园所生活,提升他们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地融入校园及同伴之中。

坚持园所文化引领,让融合教育更加美好

园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氛围与环境,深刻影响着幼儿园每一位师幼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我园秉持“春风化育,诚以立人”的办园理念,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强调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师幼间的自我教育过程。与此同时,重视培养幼儿的真诚品质,使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万物都充满感恩与善意,激发其主体精神,并在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下,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探索自我成长的道路。

我园以“让每一个幼儿在春风里快乐生长”为宗旨,围绕“有爱、智慧、乐活、健康”的培养目标,根据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深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室环境、合理规划场地、细致观察个案、整合课程资源等手段,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优质融合教育方案。我们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实践,构建了以园领导为核心、各部门协同合作、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工作体系,确保每个特殊需要的儿童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所有儿童创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建立学习支持团队,让融合教育更专业

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是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关键。回顾以往,我们的教师队伍在面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也缺乏可以共同探讨、分享经验的伙伴。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我们构建了一个以园领导为核心,年级组长、保健医生为骨干,各班教师为主体的融合教育学习支持团队。我们加强了融合教育主题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学习任务。围绕“如何与特殊需要儿童家长沟通”“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策略”等核心议题,我们开展了深入的专业学习、交流和研讨分享;群策群力,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选派了思想觉悟高、事业心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融合教育资源室的专职教师,通过特教专职教师的上岗培训,切实促进整个团队素养的整体提升。

开展联盟合作共建,让融合教育更深入

在教育过程中,从筛选、诊断、评估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仅凭幼儿园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应对所有挑战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积极寻求并借鉴专业的外部力量,共同建立融合教育合作联盟。这种合作模式使得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专业支持。

学前融合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这些教师不仅需要了解一般儿童

的身心发展规律,还需深入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应对融合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

为了推进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与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无锡市新吴区特殊学校以及“十四五”融合教育探索和实践联盟校(园)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关系,主动接受专业指导,以强化幼儿园在融合教育方面的能力。

专家团队通过现场观察、与幼儿互动交谈等方式,全面评估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情绪行为以及精细动作和大肌肉发展情况。他们帮助我们观察并发现幼儿的障碍特征,为科学筛查特殊儿童提供了专业性的建议。同时,专家团队还解答了我们在特殊需要童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普及了相关知识。通过与专家团队的深入交流和沟通,我们的教师们找到了一种“同道中人”的感觉。这种共鸣是那些没有接触过特殊需求儿童的同事们所无法体会的。它有效缓解了我们在学前融合教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焦虑、疲惫和无助等情绪。正如一位教师所分享的:在和各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中,丰富了我的融合教育的知识经验,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这无疑为我参与融合教育添加了有力的专业臂膀。

加强个训科学评估,让融合教育更精准

融合教育的有效性,源于对特殊儿童状况的精准把握,进而实施针对性的个别训练,推动其发展。 我园始终坚守因材施教及“一人一案”的教育原则,为每位特殊儿童建立详尽的“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这份档案涵盖感知觉、粗大与精细动作、认知能力、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情绪行为等六个方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评估及个案观察记录。在个别训练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年龄特性与个体差异,深入挖掘生活材料的教育价值,自制安全而富有趣味性的教玩具。同时,我们精心打造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认知区、美工区等班级环境,为特殊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

小杰,一名患有先天性遗传肌病的孩子,目前一岁八个月。他面临不能独立行走、四肢肌张力低、仰卧位无法坐起站立等多重挑战。此外,医生还检查出,他还有上睑下垂、间断性呼吸功能不全、吞咽困难、小脑和肾脏发育不全、手部力量不足、手指关节和骨头松软。刚进入小班时,他走路不稳,稍受外力就会摔跤,动手能力和平衡能力均受限。为了提升小杰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将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如通过娃娃家等区域游戏,配合易记的儿歌,教他如何为娃娃穿脱衣服、扣扣子,从而锻炼他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同时,我们建议小杰的父母与孩子在家中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如“钻山洞”“跳一跳,长高高”,以增强他大肌肉运动的下肢力量。通过随班就读,我们持续跟踪评价小杰的发展轨迹。学期结束时,我们进行小结反思,评估他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成效,为后期的对照与分析提供重要参考。经过持续努力,小杰的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如今,他能自己穿衣服、吃饭,甚至参与简单的户外活动,这标志着他在融合教育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开启家园协作共育,让融合教育更厚实

为了推动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致力于构建家园协同的教育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主动了解特殊儿童在家庭中的状况,并热情解答家长的疑问。同时,我们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确保信息的透明与畅通。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我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融合教育的相关倡议和故事分享,旨在提升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并教授他们如何与特殊需要儿童建立和谐的关系。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成功地将融合教育的理念引入校园和社区,使家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以糖糖为例,这位自闭症儿童,特别胆小、不愿意和别人亲近,总是一个人站在一旁呆呆看着大家玩,面临社交障碍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并提升社交能力,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我们向家长传达了关爱与指导,帮助糖糖逐步融入集体生活。在此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有所顾虑到坦诚配合的转变,这都离不开我们持续的努力和专业的指导。

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糖糖在参与各类活动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她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活动,还能迅速适应日常生活和游戏。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家长深感欣慰,这也为我们继续推动融合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心得体会: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前沿且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推进不仅需要满怀爱心,更需以专业化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应当推动园所融合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确保每一位年龄在3~6岁之间、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儿,在入园后能够享受到与普通孩子同等的保育与学前教育质量。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特殊需要的儿童将在学前教育阶段拥有同样欢乐、美好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