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学习资料
江苏省学前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基于主动学习的幼儿园全景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自然资源利用探究 | 作者 王娟 | 形式 网络 |
资源是幼儿学习的必然需要,并蕴含着幼儿活动与经验生长的无限可能。其中,自然资源以鲜活性、生长性、变化性及易获取性的特征,成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探索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利用对幼儿的经验生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园所课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自然资源利用实践内涵 “幼儿经验生长”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意在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经验。自 然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载体,其利用过程是实现幼儿经验生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利用要杜绝随意性:一是要坚持幼儿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同行,即要求自然资源的利用既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感知与体验,又浸润教师的教育目标、专业支持。二是要坚持目标取向与过程取向并存,即要求自然资源的利用既 关注幼儿关键经验的预设,又追踪、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态需求和兴趣走向,从而给予精准支持,让幼 儿园自然资源的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幼儿园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资源利用的目标性弱 从资源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生长经验,三者有机融合能促进幼儿产生深度学习。然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随“兴”而 为,无经验生长,即自然资源的利用随幼儿的兴趣而兴起,也随幼儿的兴趣而淡化,资源利用无目标意识。二是随“波”开展,无经验差异,即在不同年龄段,开启同一自然资源的探索,但探索活动中无幼儿个体需求的差异。 2.自然资源投放的层次性低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确定材料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安排,这是资源利用过程中自然资源投放的层次性问题,也是教师专业评估能力的体现。然而,对于同一种自然材料投放,教师常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材料过于单一,即同种自然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只投放同一类型,无后续的补充,导致幼儿获得的相关经验窄化且有限。二是材料投放过多,即活动开始便将同种自然材料的各种类型一次性投放,且摆放无序,这看似丰富,实则不利于幼儿的实践探究 。 3.自然资源利用的循环性低 自然资源利用循环性低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持续性弱。自然资源有其生长性、变化性,搜集到活动室的自然资源自进入幼儿的视野,就开始逐渐产生枯败、腐化,这便出现了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持续性弱的问题,自然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弱、利用率低、脱离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探讨。 三、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自然资源利用的实践策略 1.基于儿童立场,梳理有“趣”的自然资源实践中,教师应基于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 并为儿童创造与真实资源对话的机会,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 有“趣”的自然资源梳理为两个阶段:一是观察,即关注孩子感兴趣的自然资源。二是对话,即梳理孩子感兴趣的自然游戏。教师通过幼儿的观察、倾听,让自然资源与孩子们的思想进行对话。 2.链接关键经验,共构有“靶”的自然游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 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幼儿在与资源的互动中获得发展,此时教师的心中是否有“靶”,即是否有发展目标,决定着幼儿与资源互动过程中的发展程度。因此,教师要做到:一是链接经验,锚定最近发展区。二是预设关键活动,实现经验建构。围绕关键经 验,教师可以预设哪些关键活动?提供怎样的支架? 此时,我们基于最近发展区,预设有“靶”的自然游戏 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就能实现幼儿与资源的深度互动,孩子们也在系列活动中实现有“靶”的经验生长。 3.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有“境”的资源互动 在与自然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把教室搬进大自然”实现有“境”的资源互动。一方面,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就地取材,收获多元体验。并开展无限的创作,幼儿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也体验了搜集、选择和创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动机。如幼儿在户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动机。大自然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自然情境 中被讨论、被探究,从而让幼儿的经验生长更多元、更有深度。 4.评估动态需求,支持有“增”的经验获取幼儿的经验会随着他们与自然资源的互动不断 发生变化,满足幼儿需求的材料投放、经验支持也应该是动态的、有层次的。 一是看见听见,评估动态幼儿的发展需求。对于开展的自然游戏,幼儿目前已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在活动过程中有怎样的发现、思考、困惑和需求?这 需要教师持续的观察与倾听。二是看懂听懂,提供有层次的支持。教师需要在思考中看懂幼儿的需求,如在什么时间段开展活动?运用什么样的材料?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指导?从而深化幼儿对该游戏活动的经验与兴趣。 5.建立发展联结,推动有“续”的资源利用 面对自然资源特有的持续性弱、利用率低等问题,教师尝试让自然资源的利用实现物有所需、物尽其用、用有所值。 陈鹤琴先生曾说:“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要获得直接的知识,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探讨。”自然万物是幼儿经验生长的重要自然资源,但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自然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共性特点,更要看到自然资源的生长性,让幼儿在与自然资源充分互动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多元生长。 | ||
心得体会: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自然资源的鲜活性和易获取性的特征,为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精心开发与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园所课程的整体质量。 幼儿经验的生长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自然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扩展与深化。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又要为他们设定适当的教育目标,使得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再是随意的选择,而是有目的的引导。这种双向的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也能让教师在专业支持中不断成长。 通过观察和倾听,教师需要动态评估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其发展情况提供层次性的支持,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还需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体系,让幼儿在自然资源的互动中,获得更长久的学习体验。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通过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教师能够较好地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推动整个幼儿园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