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30 13:20:32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学前教育科学“十”规划2023年度课题

基于主动学习的幼儿园全景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作者

戴海燕

形式

维普查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本文所指的自然资源,更多指向的是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本园在充分利用园所已有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围绕自然资源的采集、蕴藏的情感、引发的问题等角度,创设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从教学形式、语言信息、策略方法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一、入真实场景,在体验中进行资源采集——从教学形式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教师需合理利用幼儿园的果树、草地、菜园等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发现真问题,并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1.弹性安排幼儿探索时间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与园内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观察、探索、发现。 同时,教师还增加了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无论是晨 间活动、餐后散步还是游戏活动,都可以看到教师带 着幼儿探寻自然资源的身影。

2.尊重幼儿的探究意愿

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有创意的活动。在开发园所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形式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区域活 动中,而是要给予幼儿选择自主活动的机会,充分尊重幼儿的探究意愿。教师需在幼儿自主探究时倾听幼儿的观点、观察幼儿的行为,以便活动后对课程的 反思与分析。

3.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工具

工具是幼儿与环境之间对话的媒介,它为幼儿 的观察活动提供支持,也为幼儿进一步获取经验提供帮助。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工具的使用者,而教 师需弱化自身的指导痕迹,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工具,如科探类:放大镜、尺、计时器等;记录表征类:相机、纸、笔等;容器类:分类盒、量杯、小桶等。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幼儿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关注幼儿看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二、聊发现之乐,在表征中分享学习秘密——从语言信息中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教师在幼儿自然探索时发现:幼儿与资源对话 的过程中自我建构起来的每一个疑问,都能成为下 一个活动的开始。幼儿正是在与同伴的对话中相互 补充、质疑、赞成并拓宽视野,在与教师的对话中相互倾听表达、捕捉信息,以提升活动质量。

1.资源属性的认知

幼儿的知识积累来源于自身的直接经验,而自然资源为幼儿呈现了自然中真实的状态。教师在与 幼儿进行交流时提出“你在活动中观察到了什么?愿意和大家分享吗?”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幼儿在自然资源的探究活动中发现了树叶,教师便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树叶的形态、颜色等,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

2.资源细节的捕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来支持幼儿进一步描 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如先用图片设置悬念,并问幼儿:“这是什么?”帮助幼儿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或者还不太熟悉的自然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站在儿童视角,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思考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如教师问幼儿:“瞧!今天方方在小花园里发现了小蚂蚁,下次谁还想去发现更多的小蚂蚁?”鼓励幼儿去收获资源的多种可能性。

3.资源难点的突破

幼儿会在自然资源的探究中,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实践中,有的自然资源中的探究内容已经超过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时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幼儿共同协商解决的方式,来提醒幼儿主动提 出疑问和假设,如“你发现了什么?”“你需要怎么做?”等问题,对此,幼儿可以邀请同伴和老师共同讨论,扩大对资源的认识范围,将自身和他人的已有经验相联结,如“你会怎么做?”“你还有其他好办法 吗?”等,在这样相互信任的关系中,帮助幼儿养成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共同分享有价值的发现。

三、展资源之趣,在活动中获得多元发展——从策略方法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教师将自然资源和幼儿学习联系起来,将幼儿关心的问题实际化、具体化、真实化,通过集体式、小组式、个别式学习,帮助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以获得 经验,让资源真正得以运用。

1.资源互动,丰富学习的多样性

1)直面式:幼儿在真实场地中和自然资源产生积极互动,适合幼儿以集体、小组或活动区游戏的形式参与。

2)拓展式:幼儿园有一些静态的公共设施容易被忽视。师幼通过探索拓展公共设施的功能,使静态资源焕发动态功能。

3)改造式:再现资源情景,建立模拟的学习场。 此类资源需要教师对现场稍加调整,以其他形式发挥原有资源具备的教育价值。

4)问题式:是一种常见的资源利用方式,随着孩子们在静态自然资源中发现的问题,逐步引发孩 子们的观察兴趣并深入探究。

2.制订计划,拓展学习的可能性 计划是一种将目标转化为可预期行为的思维过程,是将目标以行动、手势或语言等方式来进行表达的过程。在孩子们探究自然资源时,教师应支持幼儿的活动计划,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并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有自己的思考。计划的制订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活动前的预想及下一次的行动。计划有多种方式:个人计划适合个体探索,小组计划适合团队合作,集体计划需要分工与合作。 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通过说、画、写等方式制订计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计划。在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交流中,又会产生下一次的行动计划。教师的角色 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需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支持幼儿的学习。

3.活动表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幼儿对自然资源的兴趣,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固化表征的需要。

综上所述,幼儿的主动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尝试性学习:幼儿利用碰触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已 有经验;二是研究性学习:幼儿自由决策如何使用材 料、使用哪种材料,通过自主探究、同伴合作和教师指 导完成材料的操作;三是反馈性学习:幼儿在与材料互动时运用绘画、语言、动作等表征方式进行学习。 在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利用上,教师从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能激发潜能的资源点入手生成课程,提取最适宜幼儿发展的关键要素,幼儿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 识,而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意义建构。

心得体会:

文章强调了儿童与自然环境互动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让他们接触真实的物理世界,更是因为这种互动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幼儿园的实践中,通过灵活运用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如果树、草地和菜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经验,更让他们在探索中感受了自然的乐趣与知识的奥秘。

尊重幼儿的探究意愿同样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探究中的表现和兴趣会有所不同。教师应鼓励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并在他们的探究过程中倾听想法、观察行为。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在日后进行课程反思,也能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到自己的观点被重视,从而增强自信心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幼儿使用工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当的工具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和记录,更能扩展他们的探索方式。

通过提供丰富的工具选择,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方法,促进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将自然资源与幼儿学习相结合,不仅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更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及互动,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经验,从而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的边界。在此过程中,幼儿从尝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到反馈性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让他们不仅学会怎样观察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世界互动。教师作为引导者,需在活动安排、探究支持、语言交流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精心设计,帮助幼儿在自然探索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