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9 13:50:46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全景”观察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 ——从“看见”到“看不见”的嬗变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全景”观察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 ——从“看见”到“看不见”的嬗变

作者

熊方玲

形式

知网查询

“全景”观察是指在自然情境下,教师借助一定的 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细察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的 行为表现,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并展开客观分析的过 程。教师需以全方位的视角观察幼儿,记录幼儿的行 为表现及发展变化。本文探寻新的“全景”观察模式, 构建客观全面、动态融合的评价,生成追随幼儿兴趣 和需求的活动课程,以获得对幼儿观察的全貌性认 识,助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明晰:“全景”观察的三个视角误区

(1)幼儿视角误区 教师在观察、评价幼儿时往往会忽视其兴趣和 需求。幼儿在游戏中,会因已有经验、游戏材料、游 戏规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幼儿的学习带 有情境性,是在与同伴和具体的环境互动中学习和 发展的,教师应依据具体情境进行理性分析。

(2)教师视角误区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个 体差异,不仅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也要关注幼儿 个体的需要。而在实践中,教师存在观察内容片面 化、观察方式简单化、观察活动形式化、观察解读主 观化等诸多问题。

(3)课程视角误区 教师需要将观察与幼儿的学习、发展建立联结, 若仅

把教材当成课程,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无法确 定什么样的课程是能满足幼儿需要的,什么样的环 境和材料是能支持幼儿活动的,什么样的师幼互动 形式是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所以,幼儿在活动 中自发生成的探究性游戏也是一种课程,教师要关 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积极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2、探寻:“全景”观察的教学价值

1. 发现完整独特、持续发展的幼儿 每个幼儿都是处于发展中的独特个体,“全景” 54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4.01 观察能让教师发现完整独特的幼儿,并通过观察幼 儿的发展现状,记录、解读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来 找寻他们的发展特点。

2. 构建客观全面、动态融合的评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在教育活 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 给予适宜的指导。”科学的观察和评价也让教师充分 了解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通过全面观察,为幼儿 提供适宜的挑战和支持,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3. 生成基于兴趣、追随需求的课程 教师需要在不同时段内观察、记录幼儿在不同 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教师通过“全景”观察,深度解 读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分析、评价其游戏行为, 发现幼儿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 策略,生成基于幼儿兴趣的课程活动。 三、探究:从“看见”到“看不见”的嬗变策略

(一)初始观察,触碰“看见”

1. 基于课程内容,选择观察视角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 选择适宜的观察视角,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在观 察中分析、解决问题。如中班自主游戏的活动区域 选择中,男孩更喜欢的益智区、建构区等,女孩则偏 向于表演区、生活区、美工区等,教师应依据幼儿活 动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观察并给予幼儿适 宜的帮助。

2. 捕捉幼儿兴趣,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还应具有观察的敏感性和延续性,敏锐捕 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例如,在班级自然角的种 植活动中,教师通过晨间谈话,发现每位幼儿喜欢的 植物都不同,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 植物进行种植。幼儿自己翻土、施肥、播种,定期为 植物浇水和捉虫,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用自己 的方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积累相关 教育经验 种植经验。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种植过程、分析幼 儿记录的表征内容,捕捉幼儿种植的兴趣点,以支持 幼儿的种植活动。

(二)深度观察,走进“看不见”

1. 聚焦观察,明晰需求 教师的观察需要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避免不当干预。在不同情境中,教师探究幼儿游戏行为背 后所蕴藏的教育价值,聚焦幼儿的发展需求,共建师 幼学习共同体。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 环境和材料,让幼儿掌握活动主动权,提升参与活动 的积极性。走进“看不见”,是为了关注幼儿能够独 立完成哪些事情,以及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哪 些事情,明晰幼儿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 例如,在摘杏子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摘不到 高处的杏子。有幼儿问:“我们怎么才能摘到高处的 杏子?”有的幼儿想到爬树,有的幼儿借助了轮胎,可 是高处的杏子仍然没有摘到。这时,一位幼儿说: “门卫爷爷那好像有一个很高的梯子。”于是,幼儿开 始分工合作,共同将梯子搬了过来,圆满完成任务。 活动中,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观察者,在幼儿提出想 法时没有进行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更多游戏探索的 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2. 全感观察,巧妙助攻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运用视觉、听 觉、触觉、嗅觉的全感参与,用心“看见”每位幼儿活 动中的行为,细心觉察幼儿行为背后的故事,敏锐察 觉幼儿的需要,解读幼儿的行为,为实践活动提供有 效支持。 Education Idea 以挖一条水渠吗?”“我们可以用水桶舀水吗?”“我们 可以用管道引水吗?”经过多次尝试后,幼儿运用挖 水渠的方式将水引到了沙池中,最后幼儿开心地大 声宣布:“我成功啦!”

3.“有效”观察,“无限”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 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 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 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在具体情境 中整体地看待幼儿,对其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的分 析,做到“有效”观察,“无限”解读,在活动中发现完 整、独特的幼儿。 例如,小乐和小亮在区域活动时一起玩搭积木 游戏,积木搭好后,小亮找小乐说话,小乐却不予理 睬。其原因是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小亮未经允许 动了小乐的积木,导致小乐大发脾气。从表面上看, 小乐不愿意与同伴交往、脾气暴躁,情绪的自我管理 能力较弱。而在教师了解原因后,从客观、全面的视 角去解读,则会看到小乐是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认 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4.“有效”联结,“无界”课程 通过“全景”观察,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幼儿在活 动中遇到的困难,判断其能力发展水平,追踪每名幼 儿的发展变化轨迹,并进行“有效”联结。教师在制 订课程计划时,需要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实施 适宜的“无界”课程,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并 对课程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 例如,教师通过视觉获得幼儿的整体印象,通过 倾听获取幼儿的信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 用心去“看见”幼儿,敏锐地捕捉、察觉幼儿的行为,了 解孩子是否遇到困难,以及是否影响到他的情绪或行 为,尽力照顾每位幼儿的感受,聆听幼儿的内心想法。

(三)从“有限”到“无限”,在“看见”中“看不见”

1.“有限”记录,“无限”研究 记录是观察的组成部分,教师真实地记录幼儿 的言语和行为,有助于教师对每名幼儿进行具体研 究。通过师幼互动,教师在倾听幼儿的回答中加深了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幼儿在交流中也分享自己的 想法,展现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把这些 开放式问题及幼儿的回答记录下来,获取更多幼儿 发展情况的信息,同时也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 去解决问题。 例如,幼儿在户外游戏时,教师问:“你们有什么 办法能将水池中的水引到沙池中呢?”幼儿回答:“可 例如,幼儿发现草地里有蜥蜴,兴奋地围在一起 讨论:“这是怪兽吧?”“不对,是恐龙!”基于幼儿兴 趣,老师鼓励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查阅书籍、上网搜 索相关资料,了解蜥蜴的外形特征是什么样的?它 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教师也以此 生成相关课程,如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模仿它们的 爬行,美术区的幼儿可以绘画蜥蜴、恐龙,阅读区的 幼儿可以阅读关于蜥蜴的绘本故事……教师将幼儿 的学习兴趣与需求有效联结,“无界”课程也就应运 而生,幼儿则在自主探究、主动持续的深度学习中不 断获取新的经验。 教师在“全景”观察中洞悉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 需求,探究有效的教学和适宜的课程,在实现教师自 身专业成长的同时,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发现每个 幼儿的独特之处。教师要多方面关注幼儿的日常活 动、生活习惯,关注幼儿的想法与需求,用全面、积 极、动态、融合的视角去解童心、研童行,让每位幼儿 都能快乐成长!

心得体会:

“全景”观察强调在自然情境下对幼儿进行全面、细致且持续的观察,这让我意识到过去在观察幼儿时存在的不足。过去,可能会因为视角的局限,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或者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不够。

文中提到的三个视角误区,让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在幼儿视角方面,我明白了要根据具体情境去理解幼儿的行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教师视角的误区则提醒我,观察不能片面、形式化,要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求。而课程视角的误区让我认识到,不能仅仅依赖教材,而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自发生成,将其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全景”观察的教学价值让我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每个幼儿的独特之处,促进其持续发展,还能构建更客观全面、动态融合的评价体系,从而生成符合幼儿兴趣和需求的课程。这使我更加坚信,观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深入观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

从“看见”到“看不见”的嬗变策略为我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思路。初始观察时,要基于课程内容选择观察视角,捕捉幼儿兴趣,尊重个体差异。深度观察时,要聚焦需求,避免不当干预,通过全感观察巧妙助攻,进行“有效”观察和“无限”解读,实现“有效”联结和“无界”课程。

在“有限”记录与“无限”研究中,我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记录深入研究幼儿。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是不断拓展观察深度和广度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

总之,“全景”观察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用心去感受幼儿的世界,用爱去支持他们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环境中快乐成长。